欢迎访问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设为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级新闻
热门新闻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理工视频 更多+

校长李科深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调研座谈

发布时间:2025-04-22 17:17 作者: 字体:【大】【中】【小】 来源:智能制造学院 浏览次数:1

DSC_9925(4).jpg

为全面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精准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和实现专业高质量发展。4月21日,校长李科深入智能制造学院参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调研座谈会,教务处、科研和校企合作中心、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参加,副校长何瑛主持。

该专业作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专业群核心专业,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与舍弗勒、楚天科技、中联重科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了特色订单班(包括舍弗勒班、中德班、楚天科技订单班及中联重科海外售后服务订单班)。最新调研数据显示,订单班培养的学生普遍有岗位晋升较快、技术贡献突出、就业稳定性强、职业认同度高等特征。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扎实的人才培养基础和显著的校企协同育人成效。

研讨会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围绕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技术业态变革及工艺流程改进等发展趋势,就专业建设规划、课程体系优化、教师个人发展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会老师认为,面对智能制造新趋势,专业培养目标需从单一设备维护向集成化系统调试转型,课程体系必须动态对接行业最新技术标准,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同步,切实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DSC_9943(4).jpg

李科认真听取了与会老师的发言,充分肯定了该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针对未来专业的发展、课程体系升级后的课程重构、实训室改造与设备升级等问题逐一解答,并对青年教师、新进教师给予了教学与科研工作上的指导。就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李科指出:

一是认清专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机电专业具有跨学科融合的复杂性,人才培养中易导致广度有余和深度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对特定技术方向的人才的需求;技术更新速度快,导致教学内容上存在相对滞后;高端设备价格昂贵,导致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团队要凝心聚力,破解跨学科培养的“宽而不精”的困境,要想办法解决教学资源更新滞后于技术发展的矛盾。

二是准确把握专业发展前景与机遇。在中国制造2025驱动下,智能工厂、无人化产线建设加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人、AGV、智能仓储等领域需求旺盛。新兴领域应用拓展广泛,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领域、物联网与智能软件等领域也迫切需要机电复合型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光明,行业企业需求大,校企合作资源多。

三是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依托象山县人才产业学院、以及与相关知名企业共建的订单班,真正实现“双主体”育人;要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做实做细项目化和模块化重构,建立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的映射矩阵;要及时修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其前瞻性和先进性,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四是建设专业优质课程资源。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效果。要确定实践化的课程内容,强化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要引入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和标准,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专业教师要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开发项目案例库,定期将实际职业岗位中面临的真实问题转换为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要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五是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要深入与专业合作的知名企业,做实做细专业教师企业顶岗锻炼工作,认真学习和掌握企业最新技术、最新标准、最新工艺,为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针对中小微企业在生产制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组建专业团队集体攻关,并为企业员工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培训;要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形成发明专利并实现成果转化,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打印 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