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东:不懈努力 追求第一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一个专科毕业生,一个月之内狂接到几十家用人单位的电话,要事业单位有事业单位,有企业单位有企业单位,还有邀他一起去创业的。这样的待遇恐怕现在无论哪个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毕业的“牛人”都无法想象,而对于更多普通人来说,无疑更是天方夜谭。
李震东的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名牌大学,不过当年他所就读的广告学专业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门。而上大学期间的李震东,从一些他所做过的“光辉事迹”来看,倒也算得上一个“牛人”:租音响、卖锁、自编自导音乐晚会、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组织骑车到北京、登广告求职……尤其是最后一件事,给他带来了上述作为一名毕业生来说非凡的收获。
曾经被喻为“中国大学生毕业登广告第一人”的李震东,在其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地拼搏,成为“第一”的梦想不断地激励他朝着不同的目标迈进。
短暂而张扬的大学
看上去憨厚踏实的李震东有着一股很执拗的个性,也可以归为独立自主的性格。这与他从小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身为乡镇基层干部的父亲很少管制李震东,而母亲的教育方式从来不以说教为主。“她对我说过一句话,你希望自己发展成什么样,你就去做成什么样。”因此,五年级时卖冰棍,中学时去卖菜,李震东从来不理会周围人“领导家的孩子也卖菜”这样的说法。上大学时离开父母更远,更是自己决策了。“我通常都是做完了事情再告诉父母,不过一般结果都比较好,加上通常报喜不报忧,因此他们对我也比较放心。”
大学专业选择就完全是李震东自己把握的结果。1995年的广告学专业属于冷门,当时报广告学的人很少,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年开设广告学专科,李震东决定报名。“我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也会越来越发展,现在是冷门,未来肯定是热门。而且我认为我比较合适学广告学,头脑比较灵活,有创意,有创新精神,比较符合广告学精神。”选择哈工大的广告学专业是因为李震东想去一所名牌大学就读,但是高考分数又不够高。“我要的是名牌大学那种氛围。”然而对于他的选择父母
李震东的大学比别人短,当年哈工大开设第一届广告专业专科学制仅为两年。李震东意识到对自己来说时间的紧迫性。“别人上大学有四年,我只有两年,第一学期刚从县城来到哈尔滨,从高中到大学有一个压力的释放期,最后一个学期大家都在找工作,去掉这两个学期中间只有一年的时间。”
短暂的大学更需要规划,他为自己的大学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自己挣钱完成学业,二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可以说两个目标都圆满地达成了。两年时间,李震东做了几年“大事”:开学两三天,看到学校组织的舞会上从校外租赁来的音响又贵效果又差,他自己掏钱买了一套上好的音响设备专门租给学校舞会的组织者,后来又加买了三套推向哈尔滨的各大校园;看到学校新寝室的衣柜没有配锁,他抢得市场先机,进了一批衣柜锁上寝室推销,两天净挣1500元;1996年的暑假正值亚特兰大奥运会刚刚结束,又将迎来香港回归,李震东组织了黑龙江省大学生自行车远征队远征北京;他排除各种困难组织了哈尔滨大学生第一次自编自导的音乐晚会,演出卖票1800张。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两年大学李震东净挣4万元钱。
“那个时候学生多是当家教、做促销员,因为学广告的嘛,我的想法是我做的事情要与众不同。我觉得我与别人不同在于,上大学期间我更有自主性,更有创新意识,这也是我到现在为止一直追求的,我要在别人没有做过的领域做第一。”
求职受挫
李震东认为自己是个人才。经过大学两年的“磨练”,他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抱有较大的信心。“我是在大学里面从做音响、卖锁头,包括组织骑自行车去北京、搞歌舞文化协会等等这些小事逐步做起来的,最后毕业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能力锻炼得已经很好了,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工作能力。”于是满怀信心的李震东开始求职。
然而求职之途出乎李震东想象的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一度受挫。李震东从1996年末放寒假开始找工作,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学校与专业的矛盾问题。“找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比如有人问,‘你是哪个学校的’,我说‘哈工大的’,大家都知道。‘学什么专业?’‘广告学。’对方就说,‘你骗人的,哈工大没有这个专业。’工科院校怎么会有文科专业呢?这让我感到很不爽。另外我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吧,人才应该是很多人来抢的,结果毕业的时候还是我去找工作,没有人来找我。”
春节前他到北京参加在国展举行的年末最后一次春节人才大市场。“当时给我感受比较深,北京真是聚集了全国的人才,虽说现在大学生多了,那时还相对少,但在我眼里当时国展的人是非常多的。”到北京求职的李震东遇到的第一道门槛就是学历。“那个时候重视户口啊,我在北京时人都说,你这个学校是不错的,很有知名度,我们都了解,但你的学历不行,进北京肯定办不了户口,必须是本科。”眼看着在北京只能去一些小的广告公司、民营企业,大的单位根本进不去,这与李震东原先的设想大相径庭,于是深感受挫的他回到了哈尔滨。“找工作真和自己的愿望差了一定的距离,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是短时间内人家又不认可我,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大家很快都知道我,并且能认可我呢?”
回到哈尔滨之后李震东在一家制药厂实习,他依然无法消除心中那种怀才不遇的感觉,还是希望很多人能了解自己、主动来找自己。“我的心中还是有一个这样的愿望,脑子里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异想天开的登广告求职
有一天在实习单位李震东看到一张报纸——《广告导报》,上面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上海高校传出新鲜事,上海财经大学登广告推销毕业生,欢迎用人单位到学校来选择人才。”“这样一件事情成为一个新闻,当时我看了以后非常兴奋,因为你想啊,学校登广告推销毕业生都是新闻,那么自己登广告去推销自己是不是更大的新闻了?”有了这个想法李震东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新闻资料,去问老师和同学,之前还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他认为,如果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只有第一才最有吸引力的,会被媒体关注。结果很多人都说这是第一次听说个人求职登广告,李震东心里于是有了主意。
起初他想自己一个人登求职广告,他去找报社。“登广告在当地挺贵的,几万块钱,《哈尔滨日报》还相对便宜一点,我到报社一谈是一万五,我当时就说太贵了,我说我是个学生,我想登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广告,能不能便宜点。他们也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们反过来问我,那你有多少钱哪,我说我只有6000块钱,那好吧,那就6000元钱吧,也算是我们支持你一下。”
从报社出来,李震东有了新的想法。如果自己一个人登广告求职,那是个人行为,如果再找几个同学一起,那就成了一个群体行为,可能更容易引起媒体的关注。再者广告费用是一定的,人多还能省点钱。不过李震东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富有创意的求职方式同学们并不认同。“当时找了很多人,很多人都不同意,有的说这事没有人做过,不会有效果,有的说找工作还用花钱登广告吗?不登广告工作也能找到,有的说这事也没听说过,也不敢把自己的简历放到报纸上去,登不好的话太丢人了。”班上15个同学,最后李震东说服了两个人。“开始他们也不同意,因为家里都帮忙安排工作了,他们都不愁工作。但是我对他们讲,这么做有个好处,你有更多工作可以选择。实在不成咱们就算是一个作品,毕业的作品。最后我还做了一个保证,我说这个钱我先拿,如果这个广告失败了,这钱就我自己付了,成功了你俩愿意掏多少钱就给我多少钱。”
事情一定下来三人就为这次广告进行创意。既然学广告专业的,就应该与众不同,单纯把三个人的照片放到报纸上,太没有创意太普通了。最后三人模仿世界平面大师的一个创意广告摆了一个造型。“最后他们同意去照照片了,后来的反响确实也证明了广告设计所起的作用。”于是,一则《关于未来的话题》就这样出炉了。
马上
有一个深圳的老板开价,为李震东开出了月薪6000元、包吃包住的价格,这在当时是比较高的,这位老板怕李震东不相信企业实力,还许诺他可以坐飞机去公司实地考察,由公司报销路费。这与李震东刚开始找工作的情况无疑有了天壤之别,他的内心也渐渐膨胀起来。
寻找自己的职场方向
很长一段时间李震东接着各家公司的邀请电话迟迟没有决定到底选择哪一家就业。“每天都坐在电话前回电话,我想再等等,一共大约能有多少,总想着后来还会有更好的。”但离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学校老师和父母都非常着急,催着他把工作定下来。李震东思索再三,选择了光明日报社驻黑龙江记者站。“坦白说,这个选择并不是理性做出的,因为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创业型的人,并不合适去这样一家机关性质的单位,但是当时的我心理上处于一种膨胀期,在面临诱惑的同时又有许多其他东西交织着,因此做出了这个决定。”李震东坦言当时这个想法有问题,媒体的报道使他的知名度很快提升,同时又有那么多工作机会,全国各地的知名企业、省文化厅、哈尔滨日报社等都给了他机会,选择光明日报社也是深受家庭和父母观念的影响。“当时光明日报社黑龙江记者站设在省委院里,我比较相中这个地方和这个院,有点从政的感觉,包括后来我父母都劝我,这个地方好啊,你看在省委上班,又是全国第二的大报,因此我觉得也挺好。”
但没多久李震东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光明日报的发展模式,觉得还是应该去创业,成就一番事业。“机关式的发展,比较重论资排辈,向上晋升,我觉得我等不了,一年我就出来了,想寻找自己的方向。”由于之前就有人希望李震东一起去创业,这一次李震东接受了这个邀请,于是,他辞职当起了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总。“我算是达成了大学期间的目标吧,自己创业当老总,我在公司统领30多人,那段日子天天进出饭店。”
刚开始做得还好,又是广告专业毕业,又有前一年在光明日报工作积累的资源,自身又有一定的知名度。然而第二年李震东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结果失败了,公司赔了很多钱,他开始反思,自己还是太年轻了,缺乏社会经历。“从大学一路走来,可能有鲜花有掌声,但是我觉得要成为一名社会精英或者说企业家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我觉得我需要再学习。”
李震东果断地结束了这次创业之旅,选择去别的企业去学习,学习人家怎样把一个小企业做成大企业。他的想法是,等学习好了再去做一段时间的职业经理人实践一下,然后再自己去创业。哈尔滨红帆船电器企划部经理、三洋生物医药销售公司全国营销总监,李震东在不同的企业实践,为他的创业做着准备。其间,他一直在关注社会的发展,寻求创业项目和创业良机。
定位“第一”
2003年全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李震东觉得创业的良机来了。“我在毕业的时候就有对就业的思考,大学生就业有什么问题我一直也很关注,这个领域虽然目前从事的人还比较少,但我相信这个领域将来一定会有发展,现在政府、教育厅、学校等在做服务性的工作,一定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介入,来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个市场非常大。而且我感觉大学毕业生需要像我这样的人去讲讲大学经历,讲讲我十年的职场经历和观点,我觉得我的这些经历对他们来说应该会有用。”
如今李震东通过网站的就业咨询、出版就业指导书籍和去高校给学生讲课实践着自己的创业梦想。一直以来,成为“第一”是李震东的追求。李震东给自己的定位是,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一名”。“我原来说过,如果我去做成功学,陈安之已经做得相当好了,我去做疯狂英语,已经有一个李阳了。如果做大学生就业,我觉得从个人经历、进入时间等看我都是有机会的,而且我还很年轻,我相信自己慢慢地会得到社会、学校、政府、老师的认可。” 李震东希望通过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来开拓事业。“第一名没有人正式去评定,但起码要做到在自己心目中的第一。我现在做得还不够,成功在终点,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