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信息网! 网站导航

专家谈】就业政策必须顺应产业、城镇化、人口结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7-10-19 作者: 字体:【大】【中】【小】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16年工作时着重指出,“……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其中既可以看到政府对就业的重视,也能看到我国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更应看到政府在促进就业过程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

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当始终把就业放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而且充分就业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增速和投资速度都主要是根据就业需求而定。当前在就业问题上,存在“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因此新形势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必须准确研判经济形势和发展阶段,顺应产业、城镇化、人口结构发展趋势,以增强政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确保经济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应当顺应的几个趋势

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中国利用自身的劳动力资源,迅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存在突出的矛盾问题和新挑战,经济增长面临结构性减速,急需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产业就业人员会受到影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应当注重传统产业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城镇化规模快速上升,年增长率达到0.9%以上。截至2015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为7.7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和城镇地区转移。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一种市场现象,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应当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注重解决新完成城镇化的这批人的就业问题。

顺应人口结构变化趋势。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情况,突出表现为老龄化、生育率低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底,全国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为9.1亿,占总人口比重为66.3%,这是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连续第四年下降。这意味着劳动供给的构成会产生变化,确切地说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化。但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总量没有减少,因此,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应注重解决高年龄段群体和年轻群体的就业问题。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关键举措

充分利用新的业态促进就业。众所周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比重的提升速度加快,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服务业也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家庭服务业是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应当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包括家庭服务业来促进就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有利于促进就业,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

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在岗劳动力素质。劳动者的素质,可以通过发展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开展培训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等途径得以提升。应当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推行终身技能培训,使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的劳动者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使那些在产业升级中受到影响的劳动者顺利实现就业转换。 

完善就业配套措施。充分就业、就业优先需要财政、税收、社保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的支持。应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稳定就业;规范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使灵活就业人员、创业人员、新业态工作人员无后顾之忧。搭建创业平台,在创业创新已经被更多人接受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创业的质量;留住、吸引住优秀人才也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何伟;国家发改委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 孙丽燕)

打印 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