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往往会关注成功而忽略失败。但是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小公司创新往往风险很高,非常容易失败。而创业者自身可能也会犯错误,每一次犯错可能是致命的。
被一个真理绊倒
王兴回想早期创业,觉得并不是真的那么目标清晰、决定明确,觉得有紧迫感。
初次创业很容易犯的问题是你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我看了一些书后发现 Facebook(美国社交网站)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是这样。Facebook 很受早期用户欢迎,但他也不知道这个事情有多么重要。他到硅谷后他还一度说这个 Facebook 项目并不重要,想靠 Facebook 吸引一些用户来,真正想干的事是做一个下载软件。后来是肖恩帕克告诉马克别去干其他东西,就干这个就对了。
校内网在清华电子系学生节晚会的几天之间吸引了四五千名实名注册的用户,但是学生节晚会之后又不怎么增长了。在这之后我们也出现过摇摆,在想是不是要干另外一个项目。
老外有一种说法,很多人在很多时刻都会被一个真理被绊倒,但多数人都会爬起来继续摸索。你被一个正确的机会绊倒过,但是你不知道那是机会,你继续摸索其实这时候已经错过了这个机会。
这也险些发在我们身上。
准备不足
汪华看到很多情况是一个人只是因为想创业,或者是想到或听说了个点子,甚至只是对现有工作不满,就开始了创业。
激情是创业的第一步,但创业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首先,你是不是真正研究了解了你想做的事?举一个例子,在淘宝开店是最简单的创业之一了。但即使是这个,做之前你有没有分析过淘宝所有门类的销量,利润,货源等情况?对你想做的门类,你有没有精研过前几百个热门的货品和商家?靠前的商家和货品,你有没有分析过他们最近几个月的每一单成交、评论?从选品,定价,货源,排名,客服,推广,配送是否研究过?有没有和业内资深人士汲取过经验?有没有实地考察过货源地?有没有分析调研过你的买家群体?
如果一个创业者和我谈的时候,我作为一个投资人都比他在他想做的事情上懂得还多,了解的还深的话,那我不但不会投,反而会劝他回去先好好想想,想清楚他到底有没有认真思考和对待他自己的创业。
即使了解了自己想做的事,第二步是你是不是能聚合做这件事所需要的要素,包括经验积累、团队、启动资金、资质牌照、商务渠道等等。根据想做的事情不同,所需的要素也不同,但最基本的是你的经验积累和团队。我看到所有的成功的项目,创业者之前都在相关行业或相关方面有过很扎实的积累,有技术上的,或运营上的,知识上的,人脉上,管理上的等等。例如汪海兵在摩尔之前做的是 QQ 宠物,智明星通在社交游戏前做的是 flash。很多年轻的不错的创业者,之前往往都在大学就做过小网站,小生意或者独立开发者。就算你对你想做的事没有直接经验,起码也要有相关的技能、运营、团队领导能力等等。
创业咨询中常常会有类似“我是大学刚毕业,专业和 idea(点子)不相关”或者“完全没有相关的背景,但觉得这个行业会大热,能否被接受”这样的询问。建议先找一家相关公司工作,进行了解。如果是移动互联网,可以先试试做独立开发者,有了足够的技能上,知识上和人生上的积累后再开始。
团队和搭档是另一个最重要的要素。现在的互联网不像十年前,竞争非常激烈,变化非常快,要求团队一开始就有相对完整的核心团队。十年前没有太多的人做互联网,创始人和团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犯错误和成长。比如腾讯当年犯过很多错误,放到今天可能就是致命。所以当你计划好了创业的时候,下一个事情就是能不能用一切办法找到和自己互补的搭档。如果不能,那就要好好重新考虑一下你的计划。比如我一般就不会投资没有能力或不愿吸引聚合一个小团队和自己一起干的创业者。
忽视执行
很多创业者非常重视他的点子,完全不愿和别人说,把整个创业的成败都压在上面。其实说句难听的话,互联网里最不值钱的就是点子。互联网里聪明人那么多,任何你能想到的点子,一定已经有 100 个其他人想过甚至做过了,如果没人想过,99%的可能是这个点子是有问题的。创业是有秘密的,但这个秘密不是在点子本身,而是在点子的执行里,如何把它做出来。比如京东商城,人人都在做这个点子,但抄也没有用,所有的核心都在执行里。如果是一个点子,你觉得别人一知道,一开始做,你就不行了的话,那你注定会失败。连带的问题就是,过于追求点子,一味求新求变,追求不同,反而导致了一堆没有可执行性的计划。
过于复杂
很多创业者都有着很大的愿景,要做平台。比如前几年不少小公司要做手机二维码。但想一下,二维码不但要做好产品,还要订立标准,让手机厂商接受预装阅读软件,让各种商家接受使用,这个不是小公司能做到的。创业公司还是从一件简单明确事启动,凡是标准平台性的,需要大量第三方接纳的,或需要同时做好几件事情才能成功的,或整个链条的大部分环节在控制之外的,最好都不要做。其实互联网现在的平台公司,大部分也都是从一个应用开始的。Yahoo(互联网门户网站)最早是个网址站,QQ 最早是个 IM(即时通讯工具), 360 安全卫士最早是个木马专杀。
长期兼职
很多创业者为减少风险,选择兼职创业,等产品第一版面试看看成功与否再做打算。其实创业准备和研究的时间不辞职是可以的,但长时间兼职创业是不可取的。创业是一件需要全力投入的事,兼职往往导致执行力低下思考不深入,团队无法真正组建(创始人都不全职,如何吸引好的人加入),无法融资。最重要的是轻易放弃和丢失市场机会。大部分创业往往第一版产品和第一次尝试都不会那么成功,成功往往来自于后继的不断学习改进。比如社交和网页游戏是我见过兼职创业比较多的,也是放弃非常多的。但很多现在非常成功的游戏,比如商业大亨,第一个版本市场反馈很不好,他们是通过半年多的逐步改进才逐渐变成的成功的游戏。
更重要的是机会。一个类别的新机会,往往时间窗口是有限的,从一个领域新开始到行业里出现成熟公司或大公司进入,导致不再适合创业,往往就一年多的时间。比如当 zynga(社交游戏公司), playfish(社交游戏公司) 等成气候了后,再做一个 zynga 的机会就没有了。从 myspace(聚友网)开始到 facebook 成熟之后,再做一个 SNS(社会性网络服务)就不太可能了。兼职创业者竞争对手是那些 100%全力投入的其他创业公司,你兼职怎么打得过别人?缓慢的速度,一年很快就过去了,直接导致错过整个机会的时间窗口。而这样的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如果你对你做的事情大方向非常相信的话,就不要兼职创业了。
多线开发,同时想做太多的事情。希望产品功能丰富,堆砌功能,没有抓核心需求和核心价值。不注意政策和限制。选择太狭窄的方向,不去考虑推广渠道,盈利模式等等。
只招便宜人
有一些创业者,他宁肯花 5000 招两个应届毕业生,也不愿意花 5000 招一个有一到两年经验的人。在他看来,两个人加起来干的活总比一个人多吧,但事实上他付出的各种隐形成本远大于显性成本。别人走的弯路,新手几乎不落的全走一遍,谁来买单,公司呗。
有些人说,我是创业,我没钱,我不可能雇那些精英,那更不务实,但关键的是,你至少得雇到能干事的人吧?。
那我招一个有经验的人带他们不就好了?这看起来不错,但现实情况是,有经验的人未必会带人,其次是带人也会损耗他的精力,尤其我见到创业者最不切实际的是,要求一群新兵蛋子去干老兵油子干的事儿,干不成,把责任全推到员工身上了。关键是,员工的能力就到那里,你逼他干他干不了的事情,那不是赶鸭子上架么,但是创业者又不可能等待那么漫长的培养周期。
初创者,一开始必须找到由几个精兵强将组成的团队,没有找到就继续找,宁缺勿滥,否则你的步伐会越走越慢,越走越难受。
拍脑袋有瘾
不止一次的看到创业者拍脑袋,凡事都是我觉着吧,而不是用户觉着吧。
以游戏行业为例,初创团队资源不足,掌握不了大量决策所依赖的资源,所以他们面临两种选择,那就是跟着别人走,也就是山寨,或者自己拍脑袋,摸着石头过河。
这些人去打仗,那不得死的很惨?一个是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要灭一起灭,一个是连情报都没有就杀过去,蒙对了,大立战功,蒙错了,一败涂地。对于初创团队来说,这点资源能让你错几次?
梯队断层
有一些创业团队起步很好,风风火火,但是队伍一壮大,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分崩离析。最囧的时候一个人管着十几个人的队伍,也没有梯队的概念。那种大权在握的感觉的确不错,但问题一个人的管理能力是有局限的。当初创团队的人 title(头衔)里都挂了个 O,却发现中层完全没培育起来,只得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处理这些事情上面,顾此失彼,焦头烂额。
很多人的做法就是挑选工作能力最强的人作为后续梯队,结果工作能力最强的未必是会管理的,当一个团队每天在头疼管理问题的时候,它的产品如何继续发力?
其实这些并不是算最不切实际的想法,我相信除非是楞头青一样,以为有个想法就能改变世界的孩纸会想不到这些,大部分创业者能想到这些,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这么一直困扰着他们,直到宣布创业失败,等到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便开始知道该如何进行了。
最后的总结就是创业者最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以为创业是个扯虎皮做大旗,轻而易举的事情。
知乎说:错误是什么,错误就像开车时走入的弯道,由于路段的原因,你可能不能完全避免,但是你可以多开多练,改进自己的入弯技术,加快入弯速度,漂移入过弯,沟渠过弯,任何安全有效的过弯方法。所以看清前路,用你最熟练的姿势入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