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上7点半,理工读书·共享会第一百零九期在图书馆601读书交流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主办,智能制造学院机器人1191班承办。本次共享会所选书籍为《理工书单》做人篇合作类《三国演义》。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老师为图书馆刘希悦老师。
晚上7点半,共享会准时开始。在主持人游娉婷与周鸿同学对书籍进行简单介绍后,共享会正式进入领读环节。六位领读人分别为大家带来书中段落分享与自己的读书心得。
刘澍同学说:“一本《三国演义》使我爱不释手,因为里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重情重义的关羽;有奸诈狡猾的曹操;有求贤若渴的刘备。《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战役要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官渡之战主要是由于袁绍不听别人的好心相劝,才打了败仗,而在这场战役中,袁绍的兵力多,占优势,失败是因为袁绍不善于用人的结果。就连曹操也说过:如果袁绍善于用人,我对冀州连正眼都不看。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中,曹操和刘备兵力都是占优势的,可是到了最后还是败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刘备也被陆逊火烧连营攻破。相比之下,刘备不如曹操乐观,曹操在危难中还大笑三次,并说:北方还是我的。而刘备兵败后竟觉得自己无颜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以为自己很厉害,永远不能骄傲,否则就会让‘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再次重演。”
刘育俊同学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呆呆的端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着,笙旗猎猎、战鼓雷鸣、硝烟弥漫、遮云蔽日的战争场景目不转睛。长大后,等我再次拿起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便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三国演义》这本书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英雄众多,而我独爱赵子龙,他是一生视金钱如粪土,视功名如草芥的蜀国王虎上将之一。读了厚厚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透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罗昌挚同学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诗,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在那时,我们华夏民族的大地上渐渐崛起了三个强悍的国家:魏、蜀、吴。他们三足鼎立,为了使自己统一天下,尔虞我诈,烽火连天,最后争得头破血流,却依然把机会拱手相让,给了司马家族。我特别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的几次经典战役,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人的弱点,攻其不备,利用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典例,利用司马懿多疑的个性,一座空城,吓走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诸葛亮是天才的军事家,还是厉害的发明家,为了使农民更好的浇灌农田,发明了脚踏水车;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问题,发明了木牛流马,粮草装在木牛流马的肚子里,只要扭动舌头,木牛流马就会走动或停止。”
肖卿泽同学说:“我爱读书,尤其爱读历史名著。《三国演义》是我的至爱,里面的人物可谓个性鲜明:善于看透别人内心的郭嘉,能未卜先知的诸葛亮,性格狡诈而又有远大理想的曹操……其中,我最想谈的就是曹操。曹操一生,非常善于随机应变。一次出征途中,将士们口渴没水,都走不动了。他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到了那里可以吃梅子止渴。于是,将士们坚持行军,一直走到了目的地,找到了水源才休息。这个故事后来变成了成语——望梅止渴。曹操还很注重保护农田,在征伐张绣的途中,经过一片麦田时,他的马受到惊吓,跑到麦田里,践踏了一大片麦田。他要遵守自己下达的命令——处死践踏麦田的人,就准备自刎。但是,在大臣们的劝阻下,他改为割发代首。他从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官,渐渐成为了一方霸主,说明他在知人善用方面很有独到之处。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当时非常强大的袁绍;但在赤壁,曹操的百万大军又被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所击败。这告诉我们骄兵必败。”
徐乐呈同学说:“《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堂堂正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
钟淇同学说:“在这本书中,我喜欢的是诸葛亮。在我们的印象中,诸葛亮永远是足智多谋、聪明的。人们不也常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些都是用来形容诸葛亮的。诸葛亮从小就熟读兵法,一边种地一边生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且,他读的书也不少。正因为书读多了,有了一定的文化,才在出茅庐后有很显著的功绩。诸葛亮的事迹不就告诉了我们,一个人,书读多了,文化就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你的大脑里去了。而且我们平时应该多多积累一些经验,这样也会对自己有好处。帮别人办事,不一定要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也要有这种精神。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学生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那你说应不应该呢?无论是曹操还是诸葛亮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读完这本《三国演义》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六位领读人的发言引起了大家共同的思考。领读人发言完毕后,刘希悦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关于读书改变人的例子,其中就包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刘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真正利用好学校给大家提供的读书平台,多读书、多分享、多交流;勤阅读、勤思考、勤记录,大学三年之后也能让别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