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培养职教“双碳”人才。
新能源学院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以服务新能源领域“数字化智能化”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任务,着力培养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开设专业有光伏工程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工程造价等5个专业,其中光伏工程技术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光伏工程技术专业群(群内专业:光伏工程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A档)。
1.专业品牌实力雄厚
学院全力打造特色专业,光伏工程技术专业群由国家级骨干专业光伏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龙头专业引领群内专业发展。近年来依托光伏工程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等专业立项了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光伏发电系统控制与优化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省科普基地、湖南省“楚怡”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2.人才培养质量一流
学院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新能源专业学生总体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近五年学院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0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获湖南省百佳大学生党员1人。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累计130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60项。
3.资源建设成果丰富
依托光伏工程技术专业省级教学资源库,建成了涵盖视频、虚拟仿真、动画等丰富教学资源。出版了新能源类系列教材25部,其中5部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师课堂)4门。
4.教学团队成绩斐然
学院拥有专任教师44名,拥有高级职称14人,博士2人,硕士34人,兼职教师45人。近年来,学院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聘请校外专家等多种途径,优化双师结构,双师素质达到80%。专业教学团队认定为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楚怡”工坊、“楚怡”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获评湖南省“楚怡”教学名师1人,湘潭市高层次人才3人;全国电力行指委新能源发电专委会委员1人,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专家5人;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裁判8人;湖南省技能竞赛金牌教练2人;7人主持和参与制定新能源类专业国家教学标准6项;教师在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获省级奖励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5.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突出
学院拥有一支既具有较高教学水平,有具有较强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团队,建设有光伏发电系统控制与优化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团队成员累计立项省厅级以上教科研课题44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期刊18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专利授权26项。开展光伏组件、微电网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研究20余项,累计经费到账200余万元。省工程实验室取得电站检测CMA资质,组织扶贫电站项目验收60余项,开展光伏运维培训累计200人次,承接光伏电站建设10余个,累计规模达50.6MW,累计经费到账200余万元。太阳能科技馆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为湘潭市中小学生提供太阳能科普服务,近五年累计接待大中小学生13000多人次。
6.产教融合深入推进
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已开设“中车风电班”、“比亚迪汽车班”等多个订单班,专任教师定期开展企业实践,校企基于“共建共管,合作共赢”原则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投入教学管理师资,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学院立足于光伏、风电、光热、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生态圈,紧跟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智能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的新趋势,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精湛技能、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能源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