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的前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国共青团组织被改造成为群众性的青年抗日救亡组织,1937年7月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后,这些青年抗日救亡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中国社会各阶层力量,为夺取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者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侵略战争。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中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一致要求国民党当局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各地迅速掀起由青年学生发起、各界民众参加的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共青团始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青年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1931年9月21日,共青团中央发表《告全国青年书》,号召全国青年起来罢工、罢课、罢市,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
图为《告全国青年书》
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决议,号召全国人民进行广泛的反对帝国主义暴行的群众运动。地处沦陷区——东北境内的党团组织在组织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同时,还积极发动团员青年参加和支援国民党爱国将领统率的军队对日作战,或者直接创建抗日武装力量,走向抗日的战场,少年连、少年营、少年铁血队、少年先锋队等抗日组织在部队中相继诞生并迅速发展。
东北青年积极响应党团组织的号召,投身到抗日部队和抗日义勇军中,少年连、少年营、少年铁血队、少年先锋队在各抗日部队中相继诞生。共青团组织也在抗日部队中有一定的发展。就在中国共产党开始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策略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从1935年1月开始,日军通过一系列侵略事件,迫使国民党当局签订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这时,中华民族已经陷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素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青年学生们再也不能安心读书了,他们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
图为清华大学女学生陆璀(持话筒者)在北平西直门外进行抗日宣传
12月16日,学联再次发动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并实行全市总罢课。北平学生的两次游行示威,极大地触动了各地学生和各阶层人士。从12月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西安、济南、杭州、上海、武汉等城市先后爆发学生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各地工人纷纷罢工,上海文化界人士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同时,海外华侨和在外国的留学生团体也发表宣言,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行动。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生运动的成果,党组织决定利用罢课及寒假这个空隙到农村去,组织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把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发展成抗日救国的人民运动。
北平学生掀起的“一二•九”运动,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爱国运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参加救亡活动的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很快超出了学生运动的范围,工人阶级迅速行动起来,文化界、妇女界、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名流、学者等都发出通电和宣言,支持学生运动,要求团结御侮,抗日救国。由北平学生点燃的抗日救国烈火,已成燎原之势,一些局部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扩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图为青年学生发起的抗日救国运动
193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通过中国共青团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号召“把抗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唤起他们救国的觉悟,推动他们建立救国的组织,进一步建立各地各界救亡大会,实行全民抗日救国大联合,和实行全国各界同胞武装抗日的共同战斗!”
图为《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
这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抗日民主为目标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一二•九”运动时期和抗战初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助手和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团结各界青年群众的纽带,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发展和掀起全民族抗战的高潮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