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相信新的一年同学们的口袋里都攒了不少压岁钱,开学初始总是校园最热闹也是最具活力的时段,然而也是各式各样的诈骗事件的高发期,入寝推销、网络诈骗、电信诈骗、校园贷……手段可谓层出不穷。那我们该如何辨别和预防诈骗呢?
什么是诈骗?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
高校诈骗案的骗术揭秘
1、寝室推销:有不少同学曾在寝室遇到过陌生人上门推销,一般这些人都自称学长学姐,一番交流后借机忽悠同学购买商品或办卡实施欺诈,此类上门推销的物品大多没有售后保障,且信息不明确,在弄清楚之前,切勿主动购买,当心上当受骗的同时也要及时将这些行为要及时向学校反映。
2、兼职受骗:不法分子以招聘业务员为名,发布虚假广告信息,一旦与其联系,便以收取“介绍费、培训费”等为由实施诈骗。
3、假公众号:经常有人收到微信好友发来的微信:“您好,添加微信公众号xxxx,就可以免费获得xxx!”并且信以为真,便添加了公众号,还按照公众号系统提示的要求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随后,公众号内的信息提示,需要提交你刚刚收到的手机验证码,随后微信里的钱全部消失不见。对于各类公众账号我们要提高警惕,可与该账号官方联系求证,不随意进行交,对于未知用途的手机验证码切勿告知他人。
4、网上交友诈骗:一般都是通过网上添加的好友,聊天后熟悉并成为好朋友或者变成恋爱关系,善于利用花言巧语蒙蔽受害人的理智,再编造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钱财。对于网络交友,我们需要谨慎处理,不可意气用事。
5、虚构中奖:诈骗分子随机向手机用户或在互联网上发送中奖信息。一旦用户拨打“兑奖热线”,诈骗分子即以需先交“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种种借口让用户汇款来骗取钱财。
6、奖学金:诈骗分子在学院奖学金评定期间,发送诈骗邮件,内附不明用途的二维码。遇到这些奇怪的来路不明的链接或二维码切不可随意点开。
7、校园贷: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正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诈骗者经常会“混淆概念”,将一些非正规渠道的贷款在贷款时模糊利率,尤其是校园贷,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对金融知识都不够了解,容易上钩,一旦被骗,就会陷入利滚利的深渊中无法自拔。诈骗者一般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收到学生支付款项后即将其“拉黑”不再联系。还会串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培训合同,并与贷款公司勾结,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从中诈骗学生。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要求学生提供照片、视频、身份证和家属电话号码等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一旦学生无法如期还款,便以此威胁,勒索钱财。
重要的防骗手段
1.忌贪小便宜
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三思而后行。
2.增强防骗意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面对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盲目随从,应有理性的认识,并做出正确的反应。
3.警惕陌生人
对过于主动自夸自己“本事”的人,或者过于热情地想要"帮助"你解决困难的人,要特别注意。因为你面前的那个陌生人很可能是一个十足的诈骗分子。
4.不感情用事
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察言观色,理智分析问题,切忌感情用事。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求助。
“懂防范,反诈骗”
是每个人都应该牢记于心
生活中处处都有迷惑
“假象”
守护财产,提高警惕
预防诈骗,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