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湖南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在郴州开展复赛。我校选送的两项作品从全省89所高职高专报送的7000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获奖作品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共富,紧扣国家能源战略,充分展现了我校“立足湖南、服务产业、产教融合”的育人特色。
双项成果聚焦时代命题,彰显湖湘青年担当。在乡村振兴领域,马克思主义学院郭伶懿老师指导的《青“莲”筑梦:解码返乡创客与花石产业的共富路》荣获省级二等奖。该项目扎根湘潭县花石镇——中国“湘莲之乡”与“湖南特色文旅小镇”,通过深度访谈数十位返乡创客、调研10余家花石产业龙头企业,首次系统梳理出“文化赋能-产业升级-人才回流”的闭环共富模式。
在新能源领域,唐洪江老师指导的《沐光・追光・闪光:书写光伏检测学子的匠心报国青春答卷》摘得省级三等奖。作品以湖南光伏产业集群为研究样本,结合光伏检测技术,搭建“实验室—企业检测中心—县域光伏电站”三级实践平台,展现了学子们在助力国家“双碳” 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本届竞赛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8个主题开展,我校自2025年4月启动备赛工作,构建了“教研室-院级-校级”三级培育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研究性学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思政课实践教学必修模块,联合教务处成立竞赛专项工作组。赛前,学校精心组织,从组建团队、撰写项目到成果打磨,全程给予全方位支持,开展多轮集中培训与专项指导,为学生搭建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助力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省级工程实验室,为参赛团队提供数据采集、技术验证等全流程支持,两项获奖作品既体现了学生扎根实践的研究能力,更彰显了我校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办学定位。
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创新,激发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积极性,打造了“课程-竞赛-实践”三位一体创新培养模式,此次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是我校师生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充分彰显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秉持“为生铸魂、为生赋能、为生立业”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加强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社会培育更多兼具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刘佳诗 徐军)